东莞市民艺术中心工人文化宫建筑工程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
     
    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的社会,城市让人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神生活和互动交流却在渐渐的减少,市民艺术和文化需要更加积极活跃的载体,让人们不但能 “安其居”,还能“乐其俗”。
    我们冀望在这个特殊的项目中重新唤起市民对场所的深厚情感,将市民艺术扎根于场所之中,让艺术中心和文化宫真正成为城市生活休闲的一部分。
    城市中的艺术文化场所
    东莞市民艺术中心、工人文化宫位于东莞新城万江区坝头片区,该地块位于城市文化景观轴线的末端,北接滨江体育公园,其余三面为居住用地,四面临路,交通便利、景观优美。
    开放互动的场所
    艺术文化源于市民,场所的布局方式将影响市民进行艺术文化活动的方式。
    集中式布局将市民的活动严格的划分为内外两个界面。场所表现出严肃而冷漠的性格。
    分散式布局可以产生丰富的互动界面。场所表现出开放而活跃的性格。
    根据项目的特性,我们将建筑划分为三个体量,市民艺术中心、工人文化宫、综合剧院彼此相对独立。让市民与建筑的互动界面更加的丰富和开放。
    用地南北靠近城市文化景观轴线的两端适合布置公共的集散广场,提供市民驻足观看的场所,也将成为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缓冲。
    建筑三个分区之间形成公共通道,易于辨识、使用高效。
    展览功能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我们将这部分功能布置在建筑群体的中央,聚集人气。
    通常建筑的垂直交通集中布置在内部,这种封闭的交通方式将人们更多的集中在建筑内部,楼层上下联系疏离。我们尝试将部分垂直系统布置在建筑外侧,用坡道结合平台,形成更为亲切的内外界面,使得每个楼层都能够直通室外。
    将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的功能布置在一至三层,结合开放式的外廊平台,市民的活动从内部往室外扩展。我们将相对需要安静及不需要开放性的功能布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
    激发活力的场所
    南方的日照强度高,降雨丰沛,完全的室外场地不能满足全天候活动需求,我们在三个单体之间设置了半室外的活动区域,利用挑檐和平台在建筑的外围形成了可供活动及驻留的区域。文化艺术活动将不仅仅被限制在建筑内部,更多的空间可以提供多种参与的方式,即使在户外阴雨或烈日的条件下,建筑及建筑四周,依然能够成为市民消闲畅游、交流互动的场所。
    南北两个主广场都提供足够的视距以满足驻足观看建筑群体的需求,并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北侧广场服务于工人文化宫,与北侧体育公园彼此衔接,起到过渡缓冲的作用,整体含蓄而典雅。南侧广场服务于市民艺术中心,提供满足大型集会活动的场地,整体开阔而流畅。两个广场都提供了二层和三层户外的活动平台,使得市民能够从不同的高度去眺望城市,增强和周边地块的视觉互动。
    三层平台上我们设置了一个小型的室外剧场兼室外旱冰场使用,提供给社会团体和市民自发的进行创作和演出,既不影响其余功能的使用,又能够起到吸引人气的作用。
    丰富多彩的场所
    综合艺术剧场
    项目提供了一个800人的剧场,高标准的舞台配置可满足晚会、歌剧、舞剧、音乐剧、合唱、杂技、话剧、戏曲等各类表演的需求。高层次的演出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市民的文化艺术生活。
    小型影厅和多功能综合活动厅
    在剧院北侧二层我们设置了3个小型影厅,独立的出入口和前厅便于管理运营。一层布置了5个多功能综合活动厅,较大的进深以满足多种使用需求,并设置了3个采光天井,将景观和阳光引入室内,空间明快而富有活力。
    展览区及陈列区
    我们将市民艺术展览区和陈列区相邻布置,没有严格的限定各自的范围,采用活动隔墙分隔空间,可根据不同展览的需求灵活调整需要的区域面积和形式。布置在首层也便于市民参与展览活动和集散,提供更多互动的可能。
    市民艺术中心及工人文化宫
    体验式建筑
    步入2010年,建筑顺应时代的发展进入体验式的阶段,文化艺术生活不再是曲高和寡娱乐形式,更多的市民愿意参与其中,关键是建筑是否能够提供这些让人们和艺术充分互动的场所,彼此交流,产生兴趣,并投身其中。
    我们将市民培训、市民活动、老工人活动,综合服务楼布置在建筑一至三层,一方面使得这些功能提供更高的参与可能性,另一方面,这些功能可根据需求适当的向室外平台延伸,拉长交流互动的界面,让文化艺术活动的参与者和观看者彼此交流,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享受艺术带给市民的美好体验。
    绚丽梦幻的场所
    告别白天喧嚣的城市,当夜幕降临,另一种绚丽多彩的生活来到我们面前,建筑提供了3个面向城市主干道的展示面,集合高科技的声光设计,将动态的图像投影在建筑上,可提供小型室外影视放映,艺术宣传的可能,市民甚至可以亲自参与到灯光效果的控制,让灯光效果不再是静态的体验。相对于白天含蓄典雅的气质,夜晚的艺术中心将呈现出五彩梦幻的艺术风格。
    绿色生态的场所
    建筑四周有良好的城市植被,我们尽量保留,适度改造。外围以高大乔木围合场地,结合草坪绿化,营造舒适的周边环境,用地内部广场和平台以硬质铺地为主,满足活动集散需求。
    建筑表面采用白色穿孔铝板,有效遮挡东西两侧的直接日照。我们为建筑立面设计了5种模数的开窗形式,形成丰富的立面肌理,同时为部分室内空间提供直接的采光窗口。建筑整体洁白而素雅,形体完整而具有雕塑感。
    文化和艺术创造者是市民,不但有注重自我表现和陶冶性情的阳春白雪,更多的是追求自我娱乐和欢快喜庆的下里巴人。我们将本项目设计成一个能够让创造和欣赏同时进行的场所,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彼此交流沟通,悲哀喜乐、笑语欢歇融汇在一起,建筑将成为集体性文化艺术的乐土。
     
    东莞市民艺术中心工人文化宫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结构专业方案设计说明
     
    一、项目简介
    本工程位于东莞市万江区坝头片区、滨江体育公园南侧、四环路以东、三环路以西、港口路以北。用地面积64346㎡,包括文化娱乐用地及街头绿地。东莞市民艺术中心和东莞市工人文化宫采用联合建设方式,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地面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地下配建停车库面积8000平方米
    本工程主要由市民中心、工人文化宫、演艺中心三个组团组成。其中市民中心建筑面积18320平方米,地面以上7层,高度小于28.00米;工人文化宫建筑面积9440平方米,地面以上4层,高度小19米;演艺中心建筑面积9230平方米,地面以上2层,高度为23.9米。
     
    、设计依据
    (1)、业主2009年提供的最新版设计任务书
    (2)、建筑方案平面布置图、剖面图
    3设计规范、规程、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
    GB/T50083-97
    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
    GBJ132-90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4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10-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JGJ3-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JGJ138-200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补充规定
    DBJ/T15-46-2005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
    广东省实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 补充规定
    DBJ/T15-46-200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JGJ120-99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92-2004

    此外,尚需要参照广东省本地及东莞市的其他本地规定和规范等。
     
    、结构设计目标
    针对本工程特点,选用承载力高、抗侧力好、受力明确、传力简单的结构体系,同时考虑建筑、设备专业与结构之间的协调,提出以下目标:
    ?      精心设计、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
    ?      选型应考虑当地施工技术条件的材料供应情况,因地制宜;
    ?      在保证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      选型上优先考虑降低结构自重,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增加实际使用面积;
    ?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构体系,提供性价比高的结构体系;
    ?      安全可靠,便于维护、保养,环保节能、经济耐用
    ?      保证建筑使用的灵活性、适用性。
     
    结构设计条件
    (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及抗震设防标准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因暂时无场地岩土勘查资料,参照周边地区地质资料,暂定场地类别为II类。由于场地处于周边有较多高层建筑的城市区,将地面粗糙度暂定为C类。下表为初步确定的分析参数综合汇总资料。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结构重要性系数γ0
    1.0
    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类别:
    
    设计基准期:
    50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建筑高度类别:
    A级
    抗震设防烈度:
    7
    抗震构造措施:
    8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10 g
    场地类别:
    II (将由勘察报告确定)
    特征周期Tg
    0.35s
    小震阻尼比(钢筋混凝土结构)
    0.05

    (2)、风荷载
    根据国家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和广东省地方标准《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补充规定》确定的关于风荷载基本计算参数如下表。

    地面粗糙度:
    C类
    位移控制基本风压(50年)
    0.45kPa
    承载力计算基本风压(50年):
    0.45kPa

    (3、恒、活荷载取值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版)初步确定荷载见下表:

    楼面用途
    活荷载  (kN/m2
    屋顶
    2.0(上人);0.5(不上人)
    办公室
    2.0
    教室
    2.0
    影院、剧场
    3.0
    舞台
    4.0
    展览中心
    3.5
    楼梯
    3.5
    停车库
    4.0
    设备房
    不少于8或按实际重量
    消防车通道
    20.0 (双向板)
    35.0 (单向板)

    4主要材料
    1)混凝土
    结构构件所选用之混凝土将不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将不低于C40,按GB50010-2002材料参数如下:
     

    强度种类
    标准值 (N/mm2)

    设计值 (N/mm2)

    弹性模
    Ec (N/mm2)

    抗压强度fck
    抗拉强度ftk
    抗压强度fc
    抗拉强度ft

    C30 
    20.1
    2.01
    14.3
    1.43
    3.00 x 104
    C35
    23.4
    2.20
    16.7
    1.57
    3.15 x 104
    C40 
    26.8
    2.39
    19.1
    1.71
    3.25 x 104
    C45
    29.6
    2.51
    21.1
    1.80
    3.35 x 104
    C50
    32.4
    2.64
    23.1
    1.89
    3.45 x 104
    C60
    38.5
    2.85
    27.5
    2.04
    3.6 x 104

    注:素混凝土密度– 23 kN/m3
    钢筋混凝土密度– 25~27 kN/m3,素混凝土、面层混凝土等密度按20 kN/m3
    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
    混凝土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 m3
    2)钢筋
    钢筋(国产)材料应符合中国标准GB50010-2002

    钢筋种类
    符号
    直径(mm)
    标准值
    fyk(N/mm2)
    设计值f/fy’ (N/mm2)
    弹性模量
    E(N/mm2)
    HPB 235
    f
    8~20
    235
    210/ 210
    2.1x105
    HRB335
    f
    6~50
    335
    300/ 300
    2.0x105
    HRB400
    
    6~50
    400
    360/ 360
    2.0x105

    钢筋密度按78.5 kN/m3
    (5)、结构构件的耐火等级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3)

谢谢分享

2019/12/6回复(0)
提交评论

看着还行哦

2019/11/21回复(0)
提交评论

谢谢分享

2019/3/26回复(0)
提交评论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1050 次数:1
下载:0.88 收藏:1
等级:
编号:395025 37
文件格式:su模型
文件大小:410.05MB
投稿:su0.9 进入
上传时间:2019/3/13 11:32:58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